关键词:钧阳宫、濯龙城、濯龙、濯龙宫、濯龙苑、濯龙园、濯龙池、濯龙厩、濯龙造
一、濯龙宫错金环首刀
玩刀剑的不少朋友都知道,国家博物馆有一把东汉时期的错金钢刀,相当有名。
不仅是工艺代表了东汉时期的错金技术巅峰,更有名是因为上面刻有错金铭文。
此刀为东汉永寿二年(156年)制作,长79.8厘米,宽3厘米,厚0.7厘米,2011年征集。
上图源于“路客看见”,更多可参见: https://weibo.com/1599069313/Npd8QBiCM?refer_flag=1001030103_
刀背书写:
永寿二年二月濯龙造,廿灌百辟,长三尺四寸把刀。铁工刘满,锻工虞广,削厉待诏王甫,金错待诏灌宜,领濯龙别监唐衡监作,[马多]妙北主。
此文详细说明了此刀的制作时间、方式、涉及的工匠。
刀茎上书写:
濯龙持作百辟
整把刀,三次提到濯龙一词,那么究竟什么是濯龙。
濯龙是什么,那就需要先回到一个叫做钧阳宫的地方。
二、钧阳宫
钧阳宫村,位于在禹州市南三十五里处。据说以前有个古庙,解放后拆了。
而这里流传着一个说法,就是:“先有钧阳宫,后有禹州城”。
又说钧阳宫是大禹治水居住和议事之所,再后来更名濯龙宫。
所以上面那个庙(图来源不详)的牌匾写着,钧天濯龙。而《吕氏春秋·有始》:“中央曰钧天。” 高诱 注:“钧,平也。为四方主,故曰钧天。”
又有一种说法,到了东汉时期,张道陵正式创立道教并尊老子为始祖,废弃的濯龙城更名“钧阳宫”。
但无论哪种说法,钧阳宫即是濯龙宫,至于谁先谁后就不好说。现今的留存,除了文献和刀提到的濯龙,那就是这个钧阳宫的建筑遗存非常清晰。
钧阳宫村尚有一《重修钧阳宫三清殿拜殿关帝殿广生殿玉皇阁文昌奎楼暨金妆神像碑记》
“郡南三十五里旧有钧阳宫一座,后坐龙岗,西北来自柏山,右依颍水,东南流入沙河,诚郡南之胜地也。夫创建已遥,残碑O没,于OO重修,几历遗址,未泯于星霜。考诸碑记当重修之后,栋宇非不灿烂,神像非不光明,但风吹雨漂,雀穿鼠鉴,忿忿者历有年所矣。宫墙已O,殿宇将圮,金妆既已不鲜。
神像亦复闇淡,当此时也,不堪赖有重修之,善止乎!幸有道人李真庄触目伤心,弗忍坐观,因约诸善士于宫中。道士未言其意,诸善士叹曰:墙屋将颓乎,我心悲兮;梁木将坏乎,我心悼兮。道人慨然曰:余之约会善士,正缘是也,我与善士司心焉!于是同在道室之为共议重修之举。OOO化前后两村以修殿阁宫墙,又议。
神像画工工程浩大,独力难成,复化曰O,亲友广求,布施以助焉。所可羡者,化两村,两村乐而不各;化四方,四方乐施而弗惜。更可嘉者,诸君子首倡,既禅心而竭虑;众善士赞勷,于争先而恐后。惟是不日,而殿宇已燦然奂新矣。宫墙亦坚,然巩固矣。
神像画工更朗然,头明著矣。而今而后,庶乎!乡曲生民,既有拜祷之所;往来行人,亦无悲伤之欸。不但此也,重修之功,败而复成,已不没。善于既往,延及于后,更感善于将来。今工程告竣,诸善士命予为文,予诚不敢过为溢词以致。智人之诚,谨以铭诸善士之实事,垂千秋于不朽,亘万古而不磨去。”
大意是:禹州城南三十五里过去就有钧阳宫,它背靠龙岗,西北是柏山,右边是颍河,颍河往东南汇入沙河,所以这里是城南的一处胜地。钧阳宫创建已久,虽几经重修,未毁于岁月,但殿宇失彩,神像失色。有鉴于此,道人李真庄不忍坐观其毁,将一些善士召入宫中,共商重修之事。
另有资料:钧阳宫历史悠久。四千多年前,黄帝部族生活在三封山(三峰山)东南大陵之上,后黄帝得道升天,大陵称作“龙冈”。大禹时期“伐木为邑,横木为门, 安民治室”,建“濯龙城”。夏朝中后期,濯龙城废,创建“夏亭城”。春秋时期,北方翟人入居中原,先住“翟山”,又建“阳翟城”,即禹州老城。民间流传民谣,有“先有钧阳宫,后建禹州城”之说。
那么这个濯龙,基本可以确定就是如今钧阳宫村的所在之处。但是为啥会留存钧阳宫村及其庙宇呢,除了大禹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以及这个濯龙,和环首刀的濯龙,是不是一个濯龙呢。
不过此处可以明确一点,钧阳宫与濯龙城,位于同一个地点,即今钧阳宫村所在处。
三、历史文献的濯龙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帝幸 濯龙 中,并召诸才人。”
《后汉书·桓帝纪》:“庚午,祠 黄 老 於 濯龙宫。”
《文选·张衡<东京赋>》:“濯龙、芳林,九谷八溪。”
薛综 注引《洛阳图经》:“濯龙,池名。”
以上文献有提到,濯龙是一个宫苑,以及还有叫濯龙的池。另有记录显示
唐·李贤注引《续汉志》曰:「濯龙,园名也,近北宫。」
汉之后又有提到濯龙是一个靠近北宫的园,不确定此濯龙是否延续汉代的濯龙。
但以上资料都显示,有宫苑园区被称为濯龙的,有水池游乐区被称为濯龙的。也有可能濯龙池,就位于濯龙宫内。
另有说有个马厩也叫濯龙,或濯龙宫内有马厩。
而以宫苑理解,如果此濯龙宫是某个皇家宫苑,公园内亦有诸多建筑,有水池有马厩,或也说得通。
而汉献帝亲临濯龙召见才女,又可见此处并不会过于远离皇宫,或就属于皇宫的一部分。
四、汉魏故城与钧阳宫村的位置
上图中,左上是汉魏洛阳故城位置,右下是钧阳宫村位置,两者相去200多里。
如果钧天濯龙所在处即是濯龙宫,距离未必太过偏远,因此有一种猜测:
1、钧阳宫村这个大禹的濯龙宫或濯龙城,和东汉时期的皇宫的濯龙宫,是两个地址;
2、现有濯龙一名,源于大禹,到了汉代建宫苑,并以此命名。
此外,有一种说法说是洛阳西南角有一处名为濯龙的宫苑。那位置,于是位于汉魏洛阳故城西南处一个单独的宫苑,和今钧阳宫村所在之处有所不同。(这个说法谁那儿有文献欢迎提供一下)
五、濯龙宫的刀的濯龙
以前面的分析,得到几乎两处濯龙,一处为濯龙城(钧阳宫),一处则为濯龙宫(濯龙苑)。
那么永寿二年错金银钢刀,由皇室宫廷制作几乎无异议,那这个濯龙,指的是洛阳内的濯龙宫、苑的可能性就很大。
此宫苑有诸多机构,其中就有制作器物的机构,可以完整地制作这么一把刀出来。
六、濯龙池
梁人刘潜: “濯龙望水,未足俦光。”
南北朝徐陵: “濯龙望如海(雾),河桥渡似雷”。
北齐谢朓“尚想瑶池,濯龙乃饰”。
濯龙一词,自汉,到后世一直在延续,或与诗词中有用到,上三句均指濯龙池。
而此濯龙池,指东汉京师洛阳皇家园林濯龙园内的池水并无太大异议。
但是这个濯龙池究竟为何命名为濯龙池,此宫是否因此池为宫名,就又有待考究了。
因为有一个泉,叫做黄帝泉,又称濯龙池、阪泉、矾水,传说是是黄帝族饮水之处,也有说是黄帝濯浴的地方。
《魏土地记》记载:”下洛城东南60里有涿鹿城,城东一里有阪泉,泉上有黄帝祠。
七、总结
濯龙二字的来源,源于其本体,即濯浴龙体。或源于黄帝下洛城,或源于大禹钧阳宫。
濯龙或有三处,一处为濯龙城,位于钧阳宫,今钧阳宫村所在之处,为据传大禹所建。
一处为濯龙池,即黄帝泉,位于涿鹿城东。
一处为洛阳城一片宫苑,即濯龙宫、濯龙苑、濯龙园,宫苑内有濯龙池、濯龙厩及诸多美景,以及造物处。
而东汉永寿二年错金银钢刀,就出自此洛阳宫苑。
(以上诸多部分为分析猜测,不一定完全对,欢迎大家补充指正)
————————————————————————————————————————————————
附:关于此刀,已有不少朋友有分析研究,可见:
国家博物馆 国博君 《身虽朽,铭犹在 | 汉桓帝的错金环首钢刀》
龙哥说剑 《再赏“永寿二年”环首刀》
视频解说: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u6pYiEP9/?vd_source=13e0da90d0f5807280eae3097ec85f68
参考资料: